从一颗牙的故事说起
分享至:

小明财商》第61期

一个客人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她说,近来牙疼,检查后,牙医说,牙根已经松动,只能种牙。$8,000一颗,需要种三颗,一共 $24,000。

她毫无准备,这笔花费几乎是她半年的收入。况且,她没有任何牙医保险。

只感觉,发语音时,客人左手拿手机,右手捂着嘴。心中可能还在抱怨,牙医,简直……是暴利……行业……哎哟哟……

听到这么高的治疗费用,我也长见识了,难怪加拿大大学里的牙医专业,学费是所有专业之首。

病的问题,很多都是钱的问题。

在永久居民都有健康卡的加拿大,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看病不用花钱”,因此在理财时也缺乏相应的准备。

虽然不知道牙疼算不算生病,但我清楚,关于牙齿护理的各种开销,至少在安省,健康卡是不包含的。

相应的,一些和眼睛疾病相关的治疗费用,安省的健康卡也不包含。而且,和牙医一样,眼医也可以自由定价。

当然,还有很多健康卡不包括,但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如药费、看护费用、通勤费、因病减少的收入等等。

在银行工作时,一个客人告诉我,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老公,自己只能工作半天,而且每天往返于公司、护理中心、孩子学校和家之间,一个月光是花在收费高速公路407ETR上的过路费就是$700多。

就好像《我不是药神》中的台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药就在那里,我却买不起。”

实际上,即使在全民医保的加拿大,很多家庭依然会因为疾病和医疗开支,而被逼破产。因为药只是众多开销中的一项。

徐峥扮演的药神说:“有病没药是天灾。” 我认为,有“药”没钱,也许就是人祸了。因为表面上是缺钱,而实质是缺少对加拿大“免费”医疗体系的了解。

从理财的角度,只需要问自己,如果突然需要一笔治病的钱,将会从哪来?我也希望你能有一个不错的答案,至少,需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以前这篇文章介绍过加拿大重大疾病的情况,这里不赘述。感兴趣,点这里。这是一座城,城里有太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还有这篇,很多的不经意,就是最后一面。我落泪了,请慎入!

钱的问题,很多是思维的问题

工作十多年,和不同领域,不同财富水平的朋友交流后,我更深的体会到,财富只是你认知升级后的副产品。换句话说,富人之所以有钱、还有闲,是因为Ta的想法和穷人是不同的。

前些天,我和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小明财商》的终极使命就是解放人类。” 朋友疑惑地看着我:“我们又不是黑奴?” 

我接着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拥有$1,000,000的资产,每年稳定赚取5%,就是$50,000年薪。区别在于,这些是被动收入,而你是否继续上班就成为了一种选择,你就自由了。而这笔资产可以是存款、基金、保险、房产、股票等等的组合。” 

朋友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因为他在广州的父母过的就是这种生活,每个月按时吃利息、收房租,大把时间,各处旅游,很潇洒。

我点点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制定一套可操作的方案,尽早帮家庭积累到这笔财富,用资产来赚钱就好。只是不同的方案需要的时间长度不同,1年、10年、20年、50年,对有些人,可能是一辈子也做不到。”

我发现,很多赚“辛苦”钱的朋友们,常常把自己折腾得半死,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然后换份工作、再找兼职,最后却让账上的钱 “睡大觉”,不理不顾。这就是完全颠倒的主仆关系。

思维的问题,很多是经验和知识的问题

观念的牢笼常常会将人锁死在自己的阶层里,一锁就是一辈子,有时,甚至是几辈人,这就是阶层固化。

爸爸时常跟我说,奶奶是个相当节省的人,爷爷生病时,连一次性的纸尿裤,奶奶都会想办法反复使用。

这种在外人看来,几乎是虐待的行为,在奶奶眼里,被解读成了节约。因为解放前,奶奶讨过饭,饿狠了,穷怕了。

我隐约感觉,自己害怕浪费的心态,多多少少,来自家族遗传。当然,这种经验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也会随着新经验的不断写入,而逐步减弱。

这个过程有点像可以重复擦写的电脑硬盘,虽然时常有新的内容写入,但旧的印记依然存在。

很多年轻人在父母的教导下,读完大学,找份好工作,安顿下来,过着平淡的一生。很多,过去的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会慢慢变得安分、平庸。

反观那些上学时,爱打闹、不听话、不进取的“坏学生”,却能在事业上打下一片天,迅速积累财富。

也不知道,这种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成家的教导,是不是还适应这个时代,有利于大多数的年轻人?

总之,这就是一种后天习得的经验,至于是否还有价值,会不会误导人,很少有人去问,更少有人去想。当然,父母的初心一定不坏。

长辈的经验,个人的经验常常是受局限的,就好像天冷了,室内都有暖气,而你妈依然唠叨,让你穿上秋裤。妈妈没有意识到,环境变了,秋裤不再适用。

相对于经验,知识的不断扩充能更快地提升思考的层次。其实,优质的知识就是前人对经验和思考的总结,而知识要对你产生影响,前提是你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不被满足的好奇心。

外行人看投资,觉得不靠谱,成败是运气,而内行人可能会告诉你,做投资,要了解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要用到各种思维模型,如估值模型、复利增长模型、风险管理模型,还要懂得计算内部回报率,做压力测试。

对投资风险的衡量则依靠各种历史数据,如标准偏差、方差、VAR、平均值、最高值、相关系数、最大跌幅等等。

然后,经过若干步骤,设计出一个最优的投资组合。最后,成为市面上的各类产品,可以是互惠基金、保本基金、ETF、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等。

当你一步步拓展眼界,迭代知识之后,你更会对专业产生敬畏。心智一旦开启,就是一次重生。

其实,枯井里的青蛙,也能仰望蓝天,然而,一片飘过的乌云就能遮住它的这片天,变得暗无天日。知道的越少,反而越自信。

用罗振宇的原话:“知识总是把人群分成两类,当人类刚发明轮子时,就一定会有人推着小车载着家当走向远方,有人就一定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我才不用呢,而留在原地;

有人发明了火,就开始吃熟食。有人不学,有人不习惯,继续吃生肉,然后在进化的路上,他们又分成了两波;

有人发明了帆船就开始往远方寻找新大陆,有的根本不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有人发明了蒸汽机,有的国家就会变得船坚炮利,跟世界发生奇妙连接,而有的人看不见、看不懂、看不惯,然后自我隔绝于这个时代。”

问题是,你属于哪一类呢?也许,能决定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