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率提到3%?债务危机?
央行的报告显示加拿大居民的债务负担高,可能导致房市继续恶化。加拿大版的债务危机也许就在眼前,最近一年买房子的和高负债的人群都是高风险人群。 作为地产经纪,我从来不反对买房投资,我劝你合理配置,量力而为。当然,我也是金融分析师,保险经纪,理财顾问,贷款经纪,所以我愿意说实话,把投资风险最真实的一面告诉大家。
央行的报告显示加拿大居民的债务负担高,可能导致房市继续恶化。加拿大版的债务危机也许就在眼前,最近一年买房子的和高负债的人群都是高风险人群。 作为地产经纪,我从来不反对买房投资,我劝你合理配置,量力而为。当然,我也是金融分析师,保险经纪,理财顾问,贷款经纪,所以我愿意说实话,把投资风险最真实的一面告诉大家。
《小明财商》第127期 今年3月份,我发朋友圈,说大多伦多房价平均要跌20-25%,遭到了地产经纪同行的怒怼,说连CMHC去年的预测都被打脸,我凭啥?是不是在博流量? 事实是,刚刚过去了两个月,一些双车库,4卧房的独立屋已经跌了20-25%,即便是华人热选的区域比如万锦和列治文山,情况也是类似的。周边的城区,比如东面的惠特比Whitby和奥沙华Oshawa, 北面的新市Newmarket等等,房价的泡沫消散得很快,刚需并不是真的刚,而是真的虚。我也奇怪,为啥我能猜到呢?加息的脚步不会停,今年房市持续低迷,是可以预见的,而且跌幅可能超过20-25%。 很多房源,在两三个月时间,房价垮掉$400,000,投资人心里很膈应,不甘折价,还是卖不动。如果出租,房租不能提供正现金流,万一遇到劣质租客,不交租,不维护,赶不走,头很痛。 如果自住,看到旁边邻居,更好的户型,更大的地块,成交价格还便宜几十万,闻到隔壁后院的烤肉香,嫉妒和后悔一定会有的,人类,爱攀比是原罪。 投资是为了赚钱,结果反而亏一笔,这就是和风险博弈的结果,也和当初进入市场时的目的完全相悖。 加拿大央行现在的利率为1%,而商业银行的5年固定利率已经超过4.5%, 浮动利率2.70%;如果到今年年底,央行再加息1.5%,商业银行的5年固定率估计超过6%, 即便选浮动利率,也会超过4.2%。 这种利率涨幅过去10年不曾遇到,房屋贷款的月供涨幅也会相当惊人,地税、保险、维护费等等还需另算。 了解过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历史,才会知道,加拿大央行在抗击通货膨胀时,利率无上限,在1981年,Prime Rate 达到过22.75%(现在是3.20%)。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少石油产量造成的,两伊战争也在那个时间爆发。(会不会有些耳熟,石油减产?通货膨胀?俄乌战争?) 如果通胀控制不住,央行的利率会不会更高?我告诉你,完全可能。从央行的主页就可以看出它的使命感。“We are Canada’s central bank. …
《小明财商》第126期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所以,他经常建议反过来思考问题,如果你希望的是更好的投资结果,首先要问自己,怎样做会让投资回报降低,然后尽量避免。我有一个如何让你投资回报更差的清单,分享给你。 情绪化的卖出决定 越是胸中情感翻滚的时候,人们就越是容易放弃思考。如果不相信,在和老婆(女友)吵架的同时,请尝试做出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对于大多数人,这是个无法完成的挑战。 事实上,边吵架,边制定计划的情景经常出现在投资决定中。比如,你会感受到开年以来美国股市的震荡下跌,你还会发现这几天的各种预期说通货膨胀太高,美国央行要大幅加息,要缩表,中国的疫情不容乐观,封城导致经济衰退等等。 然后,你登录手机,看了看手中持有的股票、基金,眼睛一闭,沉思5秒钟,然后睁开眼睛,喃喃自语道:“与其又被套,不如断臂求生,观望观望。” 之后,点下卖出键,将所有的仓位清盘。这样做的原因是多数人都厌恶损失,长痛不如短痛嘛。 股票、基金到底能不能卖呢?当然能卖,但一定要搞清楚卖它们的原因,如果是要用钱,应该卖,这也是资产高流动性带来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为了避免心理上的痛苦,我建议先回归到你买这些基金、股票的原因,看看那些原因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原因没有变化,投资组合不应该随意调动。 据我观察,大多数人卖出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亏钱了。而且客人中有一类人,如果你问Ta,投资多久,Ta会告诉你,反正钱不用,养老还有30年,一旦市场开始连续颠簸,客人就会联系,告诉我,Ta要用钱,因为有XX突发情况。 用理性的视角看,不论是买袜子还是买投资产品,买低卖高才能赚钱。很不幸,投资亏钱者都是选择买高卖低的。波动越大的投资会导致投资者获得更差的回报。(以下是 Morningstar 晨星公司基金回报vs投资回报对比研究。) 对投资工具没有正确的预期 了解一个投资产品的属性,专业的人士至少会考察几个变量,比如长期年均回报,标准偏差,以及资产间的相关性。很多时候,投资回报并不完全是正态分布的,所以只是依靠历史数据,很难算出具体的结果概率。 做判断,需要有依据,模糊的正确会比精确的错误要好。所以,对于股指基金,任何一年的投资损失在40%之内都是可以预期的。 举个例子,SP/TSX Total Return Index, 自1991年的30年间,平均年回报是8.4%,标准偏差是15.8%,假设过去的30年的历史数据能够代表未来,这就意味着,有68%的可能性,任意一年的回报会在【-7.4%,24.2%】;有95%的可能性,任意一年的回报会在【-23.2%,+40%】;有99.7%的可能性,任意一年的回报会在【-39%,+55.8%】等等。在过去30年间,年度回报最低的是 -33%,发生在2008年,其次是2001年,年度回报是 -12.6%。如果你买的是科技股指纳斯达克,全美股或者是国际股票,预期的波动将会更高,当然长期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数据如下: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把这些数据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思考就变得更加理性,而如果只关注这几天的股市变化,只会让你无助。 相反 ,如果你总是过于敏感,总是会受到市场惊吓,那就更适合选择波动很小,甚至是只涨不跌的投资产品,比如回报中最左面的那一栏,只存在于分红保险中的分红基金。对于养老储蓄,这个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配置,试想,本金不保,拿啥养老? 我还有一个预判,选择回报稳定的投资,你会不甘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总是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赚钱故事,只获得稳定的6%-8%的回报,你会觉得太少。 嗯嗯,我完全理解,因为投资心理学上经常会讲到幸存者偏差这个现象。你听到的,幸存下来的高回报(如果不是有意给你下套的话),只是大量样本中的少数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股市能赚钱,因为能在股市中长期赚取高于平均回报的必须是少数人,这就是数学这门科学决定的。 所以,如果你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10年或者更长),我建议你不要只投资于股票类资产,当然,如果你是,就绑好安全带,享受随着短期波动而来的长期回报。 乱用杠杆 长期投资中,应不应该用杠杆,我认为要用,但一定要首先了解杠杆的属性。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在投资中能长期达到20%的年化收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用到一个别人无法触及到的杠杆:保险浮存金。 在巴菲特旗下的公司里,有很多像GEIGO一样的保险公司。它们收到客人投保费用后,短时间内不用赔付给客人,这样就会有一笔资金存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中可以用于购买公司股票获得额外回报。 在个人和家庭理财中,金融杠杆的种类很多,比如房贷,房屋信用线,车贷,信用卡,RRSP/TFSA 贷款,非登记投资贷款,Immediate Financing Agreement (IFA),保证金账户,期权交易账户,期货交易账户,外汇交易账户等等。 最好的杠杆必须同时满足8个条件: 1. 时间足够长,2. 利息足够低,3. 月供足够少,4. 不会被撤销 (callback), 5. 用于产生投资回报,6. 可以有效避税, 7. 不需要额外资产抵押 8. 随时还款没有罚款。 在我熟悉的范围内,能同时达到这8个要求的只有非登记投资贷款,这甚至比大家最熟知的房贷更胜一筹。 总之,乱用杠杆比不用杠杆的危害更大,因为大部分的杠杆能让你亏光账户里所有的钱,有些杠杆还能让你亏光你还没有赚到的钱。(比如卖空或者卖出期权等等交易方法。) 最后 在《弦理论》这本书中说到,真正的网球高手对决时,输赢的关键不在于更高明的击球技巧,而在于关键时刻少犯错。 对于获得长期更高投资回报这件事来说,投资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就是需要少犯错的关键时刻,祝你获得更好投资成绩,欢迎和我探讨。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