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NG

office, business, accountant

加拿大全民养老?你可能被骗了。

《小明财商》第110期 当你开始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你会感到通透,而当你进一步深探的时候,又会不安,因为本质和表象可能大相径庭。加拿大表面上的高福利是收取高税费后的重新分配,这点刚刚报完税的家庭一定感悟很深。 于是,不免想问一个问题,20年,30年或者40年后,等我们退休时,加拿大现有的公共养老制度还靠得住吗? 我的答案是:靠不住。 先来了解一段加拿大养老金制度的历史。现在大家熟知的老年人金 Old Age Secuirty (OAS)是在1952年推出的一项针对加拿大公民的全民养老金计划。对于符合条件的公民,当年每月最多可领取$40, 每年最多$480。对于年龄的要求是70岁或以上,并在加拿大居至少20年。 这项政策推行的缘由是退休后,很多人的生活质量随工资减少而大幅下降。1966年,加拿大养老金 Canada Pension Plan (CPP)开始推行,接下来,在1967年最低收入保障 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 (GIS)开始实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贫穷这个现象。由此,加拿大现有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形成,到现在已经执行54年,这就是 CPP + OAS + GIS 三合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 很多人会关心,按照现在的制度,在我退休后可以获得多少养老金,而我更在意的问题是,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到未来是否还能维持,如果不能的话,计算现有退休金有多少这个问题就没有了立足点。 对于养老金制度,我们需要用50年的时间尺度,来做一下比较,举个例子,我今年36岁,50年后86岁,因此3、50年后的养老金制度对我退休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对我的影响。长期的财务规划需要预见更远的未来。 人口结构 50年前,当加拿大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刚刚成形的时候,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2.7岁,也就是说,那群平均出生在1900年前后的人,在65岁退休后,预期存活时间是7-8年。早期的养老金制度是围绕这种假设建立的,别忘了,当年的OAS只针对70岁以上的人口发放,也就是预期发放3、5年的养老补助。 如今,以2018年的数据,加拿大人口的平均寿命为81.95,在过去50年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接近10年。按照65岁退休的标准,公共养老金需要支撑这代人17年左右的退休生活。很显然,这已经是一个难题。更重要的是,这群人的平均出生时间为1940年左右,可以算是婴儿潮 Baby Boomers 了。 按照这样的推算,到2070年左右,也就是50年后,人口的平均寿命完全有可能达到100岁,拿我自己举例子,2070年时我85岁,或许还有15年左右的寿命。但真正的问题是,假设我在65岁退休,那我的退休生活将会有35年时间,这比1940年前后出生的这代人,又延长了18年,或者说一倍的时间。这将是一个更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 另外一个可能雪上加霜的事实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请注意,老龄化并不光是因为人们的寿命延长,而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育率普遍下降。举个例子,丁克这个概念就是随着生育欲望下降而逐渐流行起来的。 从数据角度,1970年时,加拿大女性平均生育率为2.26,也就是说,一对夫妻,2个人,会再养育2.26个子女,如果这样的生育率能维持,长期来看,人口不会减少,因为 2.26 – 2 = 0.26。等这对夫妻去世了,他们的子女能补缺,人口还能小幅增长。 相比而来,2018年加拿大女性的平均生育率为1.5,从人口大局的角度,后继人问题很堪忧,长期来看,加拿大人口入不敷出。按照这个趋势,年轻人将会越来越少,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老人越活越久,小孩越生越少,这样下来,公共养老金体系由谁来负担呢? 按照2020年的人口统计结果,65岁以上的人口和17岁以下的人口已经相当接近。 为了支撑公共养老体系,开玩笑的说,一对夫妻至少生3胎应该成为加拿大的基本国策。 当然,生育率下降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鼓励移民直接增加人口。这样看来,2016年加拿大一次性吸纳50,000民叙利亚难民也实属无奈之举,总理被吐槽多少有些冤枉。有人推测,加速移民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加拿大进一步分化,成为法语拿大、印度拿大、菲律宾拿大、穆斯林拿大,当然还有China拿大。想一想现在加拿大各种文化背景人群的生活状态,感觉已经很接近了。 税费增长 OAS和GIS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联邦税 Federal Tax,而CPP的主要来源是个人工资收入。一个明显可见的趋势是,个人收入税率和CPP的扣缴率都在增加。 可以看出,2021年5.45%的CPP扣缴率是1995年2.70%的两倍还要多,CPP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可见一斑。截止2020年11月,CPP基金10年每年的平均回报为10.5%,长期来看,希望通过提高投资回报来减小支付压力是很困难的。 以下是CPP的投资组合,供你参考。顺便提一句,CPP的投资组合和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组合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大多数中产的净值集中于住宅类房产。 控制问题 公共养老金体系的另一大缺点是,应该享受福利的人缺少控制权。要想获得OAS,你需要在满18岁之后,至少在加拿大待满10年,并且需要年满65岁才能达到最低标准。在65岁之前,住满40年才能拿到全额的OAS。 相应的,CPP的最低领取年龄是60岁,请想象一下,假如你58岁被检查出绝症,预期寿命还剩两年,急需用钱作为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那么你这辈子缴的税和CPP,对你个人养老没有任何收益。CPP和OAS的最低支付年龄以及支付的额度都不在个人和家庭的掌控之中。这些都是缺乏控制权带来的遗憾。 解决方案 …

加拿大全民养老?你可能被骗了。 Read More »

最后之后

        刚读完舍温·B·努兰的畅销书,中文译名为《死亡的脸》,英文名更加直白“How We Die”。作者以一个主刀医生的视角,讲述了身边人如何走到人生终点的故事,我认为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洞见,还有人文情怀的医学科普书。如果身边有人离世,推荐找来看一看,相信会带来宽慰。从物种的角度来看,死亡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推进群体的发展。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无法战胜死亡,医生们打的是一场必定会失败的仗。        人们的死亡原因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了,身体的重要器官或组织,比如心脏、大脑、肺、肝、肾以及血管等等,老化发生病变导致的。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通常死于癌症、心脏病、阿兹海默症、肺炎、大血管破裂等等。        最近接触到的是我奶奶突然离世的消息。根据一位亲戚的描述:“奶奶早上起床抱怨身体不舒服,睡得不好,前几分钟还在讨论早餐吃什么,然后口吐鲜血,头一歪,人就不行了。” 我爸抽泣着跟我通话说:“接到通知时就知道问题严重,可是路上有点堵,等到了,奶奶就不在了,再等到救护车到达瞳孔已经放大,没有送医院的必要了。”       生命易逝,但逝者留下很多。奶奶生了5个孩子,4个女儿,1个儿子,我爸是独儿子,我是独孙子。我还有两个表哥,两个表弟,一个表妹。这些年,孙辈们也大多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们。可以说,我们这个衍生出来的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就是奶奶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奶奶并不知道我从事哪个行业,而她却是我的理财启蒙老师。小时候,我和奶奶住一起,她口中常常会念叨:“良田万石,节约一半。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所以,节约这个概念深入我心,各种生活上的浪费会让我焦虑。勤俭节约这个习惯,可以让本金增长,这的确就是很多人财富积累的基础。         奶奶最大的遗憾是爸妈狠心送我出国读书,后来留在国外。奶奶认为 “出的门多,遭的罪多。儿女不在身边,照顾不到,家长也会很可怜。过节过年,一家人在一起总是会很热闹。收入再高,生活再好,也只是过一辈子,三尺宽的床就够睡了。”  是的,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心中却一直都有最质朴的终局观。可能正是这点意识,到现在我还是一个对物质没有太高追求的人。         奶奶也是一个操心的命,在家的时候,除了为我操心,还为我爸操心,奶奶常说,“水往下流。” 也就是说,老人总是为新人担心,一代一代传下来,方向不可逆,像血液、基因和智慧一样。        以前每次回国,见到奶奶,她最关心的话题就是要不要回国找份工作,把家安在武汉。在她眼里其他老太太的孙女孙子在国内也收入颇丰,混得不错。         在奶奶眼里,儿孙能在身边,能常常见到,逢年过节可以团聚就是幸福。今年2月视频拜年的时候,奶奶还邀请我下次回国,去她那边住几天,我笑了笑,轻松地答应了,可惜现在已无法赴约了。         如今,那个最坚定,最持久的反对我当初出国留学的声音,永远的沉默了。到今年我已经在多伦多生活了17年。如果有人问,对于奶奶的突然离世你很伤心吗?我想我的答案是伤心,但并没有达到想象中浓烈的程度。或许这就是物理距离和理性解读造成的。         时间久了,联系少了,情感上就会疏远,亲人之间也是这样。老人们总希望孩孙们能做出一些成绩,能独立生活,能开枝散叶,这是大智慧,虽然心中总有不舍。理性的看,奶奶还有两个月就到了90岁,最终的归宿似乎是一种必然,有尊严的离开,很少痛苦算是寿终正寝。        出远门的人刚开始像风筝,在天上飘,飘得再远,线一拉,就收回来了。慢慢地,长成一棵树。树苗小的时候后,根系还不发达,容易迁移,可一旦适应了水土,根会伸得更远,扎得更深。有一天,结出了果实,连成了树荫,再想移动就困难了。像我吧,一开始是风筝,飘着飘着,脱了线,掉到地上,发了芽,渐渐长成了树苗,树苗生了根,想象中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模式很难实现。    …

最后之后 Read More »

cost, education, school

什么叫会理财?

  《小明财商》第109期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直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对于一般生活在加拿大的中产华人家庭,怎样才算会理财?这些天似乎找到了答案,总结起来有这三点: 心中要有大图景。 资产的配置要分功能区。 要有玩无限游戏的心态。 大图景 罗胖罗振宇在第27期的《启发俱乐部》中问了一个问题:“什么叫会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会工作的人,心中有一份完整图景,每一步工作目标都是在促成一个更大的蓝图。而不会工作的人,心中只有子目标,没有大的图景。 大图景的重要性贯穿古今,比如《孙子兵法》虽然写的是兵法,但开头也有一段叙述,打仗是国家大事,能不打就不打,最好不战而屈人之兵。穷兵黩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民穷财尽,而且胜仗打得越多,越容易拖累国家。因为打仗的立足点应该在于为国家争取长期利益,而不光是输赢问题。 历史上,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打了很多胜仗,但最后却大伤国家元气,在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些文字“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这其实就是丢掉了国家利益这个大图景所带来的问题。 把这个思路迁移到理财投资这件事情上,道理也是相通的。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对自己,对家庭财富方案的最终构想,你很有可能沉迷于一些高频率但是低重要性的信息中,对市场无规律的波动做过度的解读。 比如有些人会说,美股到高点了,已经错过机会,因为美国短期国债率上升,导致了前段时间的股票下跌。而我看到的是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月4日的3700点,到4月7日的4079.95点,3个月的时间涨了10%。 对比之下,很多投资者从开年到现在,投资回报为负数,原因是过度的解读必然导致过度的操作。假如一年中,一个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做20次调整,很有可能,这20次都是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的错误决策。 一组事实:世界顶尖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长期的投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标普500大盘指数,长期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1%;一般的股票基金经理在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无法打败大盘股指;而一般的主动投资者,却无法战胜年均3%的通货膨胀。 就像美国战略研究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论大战略》一书中所说,制定好战略的前提是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对于大多数中产家庭,我们需要认清自身的限制,比如知识水平,投资心态,以及时间精力等等。 因此我认为,理财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财富方案来应对人这一辈子各个阶段所要面对的挑战。假如未来有很多人可以活过100岁,那么退休生活将有30-40年之久。除了靠社保福利,还有哪些保障方案会让我们不至于因为长寿而窘迫呢?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这就是大图景。 功能区域 上海卫视有一档叫做《梦想改造家》的节目,一个有经验的设计施工团队,可以突破一般人的想象力边界,将一个只有10几平方米的房子,魔改成可以容纳4口,两代人的现代居所。 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工序,比如拆墙建墙,楼梯设计,采光设计,空间设计,厨房重构,软装家具等等,而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建立于对完成后的作品有个一最终的想象图。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同时,一个使用功能完备的房子,一定会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卧室,书房,客厅,厨房,厕所这些。没书房的房子尚可接受,而没有厕所的房子,顶多是个残次品。不同的使用场景也决定了不同的设计标,你可能留意过,同样是洗手池,一个在厨房里,一个在洗手间里,它们的水池深度、水盆的材质、水龙头的样式以及下水管道的形状都是完全不同的。拿洗手间的洗手池和厨房的洗手池比大小没有意义。也不会有人站在厨房里问,为什么这里摆不下一张双人床?因为使用场景决定功能和构造。 除此之外,房子的整体布局也相当关键,不同功能区域的搭配也要恰到好处,一幢房子只有10个厕所和1间卧室,显然是不实用的。房屋设计和理财相似,功能完善,各司其职才是关键,错位的比较没有意义,而且理财工具也需要有多样性。 当你手中只有勺子的时候,如果下一道菜是牛排,你就会很尴尬,然而命运的厨师从来不会提前告诉你,下一道菜到底是牛排还是罗宋汤。 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我认为是输赢心。在有限游戏中,赢是最终目标,比如打败对手,超越股指回报,战胜其他团队等等,在有限游戏中,胜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决出。 而在无限游戏中,胜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游戏推进下去。用这个视角去看理财,那么理财的目的是让家庭的财富不断积累,用财富去解决家庭成员各个人生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如此,理财就是在解题。这是两年前我为客人做财务规划时画下的一份草图。 在最近的一次回顾中惊讶的发现,这份草图已经融入到客人的现实生活,所用到的财富载体包括自住房,投资房、RRSP、RESP、TFSA、杠杠投资以及人寿、重疾等保险。 同时还将债务优化,把房屋中的升值部分取出,用以对抗短期的市场波动。疫情之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比起原始状态有了至少3点改观: 专款专用,子目标明确,而不是混为一团:有了为孩子高等教育准备的教育基金;有了为养老退休准备的长期投资;有了对抗疾病、伤残和死亡的保障支出;有了产生租金的出租物业;有了应急资金可以随时取用,没有兑现成本。 资产的合理分散和配比:由于不同账户的钱投资类别不同,比如房产、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的完美协同,确保了家庭财务的稳定性,也同时提高了资产的整体收益。 资产现金化以及税务优化:利用杠杆将资产变为现金,增加资产总量,还可以在市场机会出现的时候随时入手。同时,由于使用多种省税、免税、抵税的工具,提高了避税效果,最大化公共福利的获取。 经过这样一套完整的设计,财富方案的层次变得清晰,便于投资方案的长期执行,无限游戏就可以往前推进。在这个框架之上,添枝加叶,进一步对产品做出甄别和选择,制定可执行的计划,就可以把想法变成现实。 请问这样的三步走理财思路你认同吗?欢迎留言交流。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