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NG

new year's eve, new year's day, 2020

我的财富,我做主!

《小明财商》第66期 2020年,我想做一件事,我会躬身入局,如果可以,我想邀你们一起做这件事。我相信能点亮更多的家庭,为他们的财富,做点事。 我以为,认知是影响一个人财富水平的重要因素,至少,长期来看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因为碰运气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对长期的财富积累,影响并不大。 问题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连一个功能相对简单的电视机,都会附送一本产品使用说明, 而对于如何管理财富,这么至关重要的话题,却没有一本实用的“说明书”? 尤其对于生活在加拿大,每天忙碌奔波的中产家庭,或者是刚刚开始积累财富的年轻人。 目前市场上,理财投资知识的获取途径一般有三类: 在学校或学习班里;(理论的学习离实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太远,理论和应用有相当的距离。) 各类免费的销售讲座;(销售目的性太强,导致听众思维收窄,看不到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网上的文章和视频内容;(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针对性不强,而且没有系统性。) 很明显,以上这些都满足不了真正有学习需求的你们。 随着《小明财商》公众号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经常有朋友从微信上问我,理财课什么时候开。  很可惜,我现在正在教授的,是以理财行业入门,考证为目的的学习班, 而我心中更实用的、更能帮到一般华人中产家庭的理财通识课还在筹备中。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三个: 立个flag,要在2020年5月份,在多伦多推出第一次线下课程,目前我想好的名字叫做《我的财富,我做主!》 希望争取到更多读者、朋友、以及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帮助。目标是打造一门贴近生活,真正能解决财富积累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课程。 真诚的向大家寻求关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的建议。这是一个共创的过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活的,是能和用户互动,得到反馈,不断进化的。 由来 我想聊聊,为什么我要投入大量精力来做这门课? 根据微信统计的数据,关注《小明财商》公众号的65%是女性,也就是说,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两倍。 为了准备课程,我也做了一些用户调查,听到最多的,来自女性用户的声音是: “我希望学点理财知识,  我希望能经济独立, 我希望养老无忧。” 一位单亲妈妈 引用这个温哥华的单亲妈妈,从微信上发给我的原话: “我看了你的文章,觉得你很擅长理财,我是理财小白,以前都是有多少用多少,去年分居正在走离婚程序, 一个人带孩子(5、6 岁的男孩),男方到现在没有出钱,只出了每月$254的孩子抚养费。 我自去年分居起,强制自己储蓄,给自己和孩子买了保险。我收入不高,税前5万,请问还有什么理财方式?” (由于采用的是真实案例和微信截屏,为保护客人隐私将上期文章截图删除重发。) 当我收到这些求助,除了感到心痛,还会有些许无奈。如果这位妈妈,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就有这方面的觉悟,情况也许会很不同。 而这个市场上,却没有人用心的提供这类服务,因为大多数人,都想着如何赚快钱,割韭菜。 一位高管新移民 上次去探访,一个从北京移民来多伦多的客人。 这对夫妻有着让人羡慕的教育背景,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在国内,他们都是外企的高管,年薪超过100万人民币。 刚进屋,沙发旁的茶几上摆着一副《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推出的一款儿童财商教育的棋牌游戏。 据说,这款游戏在国内卖得很火,得大几百人民币,可见对孩子的财商启蒙,妈妈也是相当上心的。 聊了一会,这位妈妈向我吐苦水,虽然上班这些年,收入很客观,不过没为自己存下什么钱。 家里有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在北京,医疗花销很高昂,尤其是很多项目,居民医保不报销,得自己掏,进一次ICU,一天开销就是好几万…… 作为女儿,有赡养的义务,但压力也很大。现在母亲搬到了小城市去养病。 一家人刚移民来多伦多几个月,在微信上联系我,希望看看如何做财富规划。 我观察到,学会理财就能改变人生,而且这种改变能代代相传,理财就是一种思维和行为习惯。 见了很多客人,帮助了很多家庭,我脑海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诉求就是 “我的财富,我做主!”  这也是为什么《小明财商》要推出的第一门课叫做《我的财富,我做主!》 有什么不同呢? 我一直在想,我要做的这门课和市场上现有的理财投资课程会有哪些区别? 多元思维模型 财富积累,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财富的载体也是多样的。 大多数中产家庭的财富主要集中于这三类资产,如:住宅类房产,证券类资产(股票、债券)和保险类资产。 这三大类资产没有绝对的优劣,对于长期的财富积累,关键在于如何配置。所以,跨行业的知识很重要。 有人问,小明,你到底做什么? …

我的财富,我做主! Read More »

calendar, 2019, year

新年了,2020你该怎么理财?

《小明财商》第65期 看到一句广告,心被扎了一下。“End of decade deals —— 年代之末的甩卖。” 是啊,过了12月31日,就是2020年。 在60后逐步退出舞台,70后,80后大有作为的时代,90后也开始登上媒体头条。 还没来得及辨认这些新鲜的面孔,20后的新一代也即将呱呱坠地。 难免有一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叹。 从理财的角度,2020年来了,加拿大中产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要认清如下几个起止时间为1月1日到12月31日的账户。 TFSA 关于 TFSA 的优势和功能,前面的文章有过很多介绍,在2019年中,由于从 TFSA 账户中取款所造成的投入额度减少,在2020年的1月1日会重新计算。 假设你的 TFSA 额度从2009年开始积累,按照过去10年的标准增幅,2020年的个人总额度为$69,500,如下图: 然而,由于每个人 TFSA 账户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同,比如,投资增长或亏损,税务/非税务居民,每年的存入和取出等等因素,TFSA 的可投入额度会有较大的差别。 很多新移民朋友常常由于是否被认定为税务居民而遭到税务局的调查,导致罚款甚至起诉。 最保守的做法是查看加拿大税务局CRA的统计,来避免罚款。TFSA 的可投入额度通常会在去年的 Notice of Assessment (NOA) 中标出。 你的NOA基本长这样子: 有些时候,由于 CRA 统计的延迟,TFSA 的可投入额并没有显示在 NOA 中,这时可以找投资顾问做一下估算。 这个估算可以尽量保守,因为超额存入是要被罚款的。 TFSA 历年积累的可存入额度,可以在新的一年一次性补齐,这就是 Carry Forward Contribution Room.  很可惜的是,一些客人由于搞不清 TFSA 的具体使用原则而被罚款,之后就放弃使用 TFSA。 长期来看,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在加拿大,赋税是中产阶级巨大的负担之一。 RESP RESP …

新年了,2020你该怎么理财? Read More »

小明财商

想投资?别闹了,先了解了解自己吧!

加拿大华人共同关注的理财公众号 《小明财商》第63期 很多投资爱好者,为了更好地理财,其实蛮拼的。 有的穿梭于各类免费讲座,有的从YouTube海量视频片段中学习,还有的往来于个人博客和网页之间。 很不幸,我见的客人越多,越感觉到,那些四处求学的,好奇心强的客人,反而越不会理财。 因为用力过猛,而方向却选错了。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理财和打仗的道理相似,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而最关键的第一步是知己。 借助财务会计的分析工具,和你谈谈家庭理财中常用的三张表。 损益表 Income Statement 损益表一般按月统计,忠实地记录一个家庭的收支情况。   收入类 对于绝大多数中产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固定的上班工资。 在加拿大,由于各种福利和税务的抵扣,毛收入(合同上的年薪)和净收入(每月到账的钱)会有较大的区别。 如此,用净收入来做预算会更加保守。相应的,其他收入种类经常包括不固定的佣金或分红、股票股息、存款利息、租金等等。   支出类 接下来就是各种开销的列表,我建议将固定支出和可变支出分开来记。 固定费用是赚不赚钱都得花的钱,可变费用就是多赚多花,少赚少花的那类。 常见的固定支出包括:物业地税、贷款月供、水电暖、房车保险、租车Lease、托儿费用、人寿重疾保险、各种年费、各类存款、信用卡还款等等。 当然,剩下的就是非固定开销:吃喝用、娱乐开销、礼物购买、汽车汽油等等。 把这些费用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后,即使是年薪$100,000,也会长叹一口气:“中产生活不易啊!” 无论你面对的是赤字还是节余,至少你对自己或家庭收支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所以,我相信,成长最大的痛苦就是一次一次把你拉回现实,面对一些你一直都在逃避的东西。 但如果你习惯了面对,并采取行动,着手解决,你才能真正成长。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上一张表在于记录一种流动的状态,有点近似于流水账。 而资产负债表则更多的解读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的财务状况,可以理解成一张静态的照片。 三类组成部分,分别是:   资产 资产是可以带来预期收益的东西,有形的、无形的皆可。 它包括各种投资,如房产、汽车、股票、基金、RRSP、TFSA、RESP、现金、退休金、保险中的现金值等等。 也可以是无形资产, 比如人力资本,也就是个人赚钱的能力总值。 长期资产的积累,合理布局相当重要。资产的不流动性会导致市场价值和兑现后价格的巨大差异。   对于华人家庭,资产的过度集中,尤其是房产太多,迟早会砸到脚,只是时间问题。   负债 正如所有的获得都需要付出,所有的负债往往也是伴随资产而来,有形或无形。 房产的负债就是房贷、汽车的负债就是车贷。投资账户可以用到投资贷款,如RRSP Loan, TFSA Loan, RESP Loan, Non-Reg Loan 等等 …

想投资?别闹了,先了解了解自己吧!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