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生长时,悄无声息,当你被它碾压时,却连骨头渣都不会被留下。
分享至:

财富生长时,悄无声息,当你被它碾压时,却连骨头渣都不会被留下。

 

加拿大华人共同关注的理财公众号

《小明财商》第86期

 

我是小刚,小艾的老公,我们是高中同学。

上周小艾的文章引来了很多关注,对我也有些触动,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聊聊。

小刚是我的绰号,上高中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给起的。

青葱懵懂的少年,听着小刚的歌长大,“劝自己要放手,闭上眼让你走,烧掉日记重新来过……”

当时,同学们还给我编了个顺口溜:“小刚小刚,无欲则刚。”

虽然是绰号,但我觉得这个名字还挺合适,我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泰然,或许也是一种傻气。

在学校时,好好上学,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就OK;

在单位里,好好上班,工作业绩不优不劣就行;

回到家里,好好生活,生活状态不丰不简刚好。

至于理财投资,我完全不感兴趣,认为那都是闲人才会去研究的,都是别人的事,而我很忙。

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上学—>上班—>立业—>成家,久而久之,我的想法就像条线段一样被阉割。

然而,移民多伦多的这8年,原来这些年的认知也被颠覆了。

 

 

上班赚钱,下班花钱。

 

原来的理解是,对于钱,只有两个动作:

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下班就是为了花钱,

钱多的时候多花点,钱少的时候少花点。

那些真正有钱的,要么是工作收入很高的精英人群,要么是家底殷实,像王思聪那样。

我们这种小家庭,工资常常不够用,哪有精力和资源去真正理财呢?

然而,生活在加拿大,我知道,自己想错了。

原来在国内,税赋是隐形的,离我们老百姓很远,

在加拿大,税赋离我们很近,每年都至少互通一次。

自从2012年登陆,不论收入高低,

小艾和我总要向税务局汇报当年的收入情况,

就像人口普查一样,我们将工作信息,收入数额,居住地址,投资盈亏,购房情况,婚姻状况,子女年龄等等,如实上报。

收入低时会退税,收入高时要补税。

还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税前收入,来决定下一年的政府补贴,比如孩子的牛奶金,教育津贴等等。

说实话,对于这种制度,当初很不理解。

要不是这几年小艾转行做会计,我对这些内容更是一头雾水,但冥冥中我感觉到,

理财真的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么遥远,也并不像选个基金那样简单,

而且每一个决定,也能切切实实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除了政府福利,很多补贴的申请也要用到税务局的回执单NOA,

给孩子们申请托儿补助,给小艾申请助学贷款时都用到过。

上回听过一个理财讲座,竟然也说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我们的家庭收入是可以“调整”的,

还可以采用一些延税,省税,和分税的工具,来最大化福利的获得,

对于这些,小艾也算是刚入门,毕竟她主要工作内容是Bookkeeping。

虽说也算是会计,但不同的学科,差距还是蛮大的。

而家庭税务的问题,也只是理财话题中的一个组成单元。

我信奉的无为而治,无欲无求,对于我们小家庭,真的很吃亏。

 

 

钱不够花,还要投资?

 

自从小艾晒出了我们家的开销清单,很多热心网友参与了讨论。

 

其中一些网友的理解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应该做投资。

也就是说,每月投入到TFSA,RRSP,RESP以及家庭保障的钱,应该停止或减少。

还有的朋友建议租房替代买房,降低生活压力,

同时也有人说,当初该买两套房,因为这样一来,已经“赚了”几十万。

其实,在现金流不充足的情况下做投资,也是有苦衷的,

比如RESP账户,这是政府为了鼓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而设置的专项资金,

我计算过,每个孩子可以收到$10,000多的额外津贴, 当然,如果家长不申请,这笔钱就和我的孩子没有关系。

再如RRSP, 这也是政府为了鼓励个人和家庭做退休储蓄而设立的,

每笔存款,按当前安省的税率,最高可以收到53%的退税,存$10,000, 退$5,300。

再好比TFSA,所有的投资收益免税,同时也不会计入家庭的收入,

如此,也不影响牛奶金,老年金等等福利发放。

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中产家庭能做到。

 

 

投资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

 

除了这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害怕。

我和小艾都出生在80年代,

小时候,我妈妈特别严厉,总会在考试后,将我的成绩和班上更好的同学比,

即便我成为班上第一名,我妈还会向老师打听,谁是年级第一名,然后,和我作比较。

如此,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超越的参照物,那个参照物永远比我更好,她/他也一直是我妈妈心中期待的那个样子。

我就永远是第二名,或者更差。

来到了加拿大,视野更开阔了,才发现,我身边的“参照物”更多了,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比我们过得好。

他们有的是某某老板的公子,某某干部的千金,某某上市公司的董事,某某大学的天之骄子……

这几年心态好很多,发现这些参照物,和我们的生活并不相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相比爱慕虚荣,盲目攀比,我们需要解决的,

是我们家庭面对的那些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很多钱,

比如小女儿Anna,今年5岁,还有13年上大学;

大女儿Zabrina,今年7岁,还有11年上大学,

按未来的学费标准,每人至少需要花费$120,000,这就需要$240,000,

我和小艾还有30年左右,就要退休,生活上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

而且很大概率上,我们会活过90岁,退休生活会有30年之久,

我们自己的投资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生活来源,预计至少得为这个目标准备$1,000,000,

那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因为30年后,这笔钱的购买力至少下降一半。

撇开这些大目标,在当下,小艾希望换个行业,尝试兼职创业,顺便照顾家庭,收入会很不稳定,

我将成为四口之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假如有一天,生病,残疾,或者身故,

老婆和孩子们将会面临无人供养,无房可住的境遇,

所以保障开支也是必须的,公司的团体保险根本不够。

曾经有一位同事,告诉我,他不买保险,因为他不想去世后,老婆拿着他的赔偿金,做嫁妆。

于是,我和他绝交了。

道不同,不相与为谋,他的想法真的太low。

我想说,正是因为你没有设置足够的保障,才迫使自己的妻女改嫁,这样的价值观,很难托付终生……

也难怪,最近听说,他和老婆正在闹离婚。

至于房产,我只能说,除了咬牙坚持,我们别无选择。

因为房产是中产家庭,几乎唯一的,最重要的资产。

给你算笔账,

假如一个家庭拥有$1,000,000资产,另一个家庭没有资产,

而资产的长期回报率为7%, 

10年后,这两个家庭财富的差距就从$1,000,000扩大到$2,000,000; 

而30年后,也正是我们步入养老阶段时,财富的差距将是惊人的$8,000,000,

而且年老时,还有可能失去创造工作收入的能力,

还有一个更扎心的事实,

有产阶级会从长期通货膨胀中受益,因为资产价格水涨船高;

而无产阶级还会变得更贫穷,因为他们工资的购买力,会被通胀侵蚀,

这种相对贫穷,更让人心酸,这就是马太效应。

所以,投资理财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需品;

不是奢侈品,而是为了保证现在和将来生活品质的唯一方案。

请记住,财富刚开始生长时,悄无声息,然而,当你被它碾压时,断筋碎骨,最后,连骨头渣都不剩。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