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文章

后疫情时代,钱该往哪里投?
《小明财商》第112期 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闭眼投资就可以赚钱。不论是股票,基金还是房产,回报都会相当可观,当然,这都是事后的视角。 投资是有基本规律的,其中之一就是,投资永远要着眼于未来价值,到了今天,如果你还做闭眼投资客,我相信是会吃亏的,通胀和利率会怎样影响投资?未来的市场会怎样?我们中产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这些都需要得到解答。 噪音太多而判断力太少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手机上闪出一条推文:道琼斯指数大跌300点!或者是,加拿大失业率陡升至8.2%!又或者是,通货膨胀率上升达到5%! ImageImage虽然感觉被打扰,但又无法忽略,然后登录网银账户,看看手中股票和基金,如果波动过大,考虑出手,如果较为平稳,继续观察。投资者经常会以购买的价格作为参照物,而且大多是厌恶损失的。 很多投资者每天都会对信息作出反应,或剧烈或轻微,而更耐心的一批,一个星期查看一次账户,难免总有需要做点什么的冲动。 在做决定之前,如果跳出一个小人,问这样的几个问题,你就会平静些: 你决定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的决定是情绪触发还是逻辑推导? 你的思考框架是基于多长的时间段? 我相信能有这样的一种自我觉知,你的投资水平至少达到平均水平。据我观察,除了这些以外,专业的投资管理者还会有一些底层的思考逻辑,换句话说,一般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的思考框架是不同的,这也是建立判断力的基础。 用查理·芒格的理解叫多元思考模型。长期来看,这种判断力的差异就导致了投资结果的迥异。举几个例子,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会把股市投资里的几条准则归纳为: 安全边际; 市场先生; 长期投资; 在这样的思考框架之下,就会诞生出价值投资,1. 追求低的价格,以P/E,P/B,P/S (股票性价比的指标)等等为衡量标准;2. 厌恶长期,不可逆的损失,所以选择的公司要有竞争力,或者有明显的护城河,不追求时髦的投资;3. 短期的市场波动,只要不对公司的价值造成大的损失,便不妨碍长期持有。(比如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30多年。) 当然,世界级的投资大家也是分流派的,相比价值投资者,还有一类是以雷·达里奥为代表的全球宏观经济型投资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大趋势。比如国家的债务周期,央行的利率政策,通货膨胀的数据,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收益率曲线形状以及信贷活的繁荣与否。在2008年金融市场饱受次贷风波的洗礼时,雷·达里奥团队管理的桥水基金却给投资人赚了一大笔。很遗憾的是,一般投资者是不能直接投资桥水基金的。 价值投资也好,全球宏观投资也好,凯瑟琳·伍德关注未来的 Ark ETF

劝你远离酸柠檬
《小明财商》第111期 柠檬吃过吧?挺酸的。想当年曹操如果不是望梅止渴,而是望个酸柠檬估计也能度过难关。那种酸爽加上多汁,效果只会更胜一筹。嗯,你已经开始咽口水了。今天我要告诉你,酸柠檬有毒,请你仔细鉴别而且尽量离得远一些。至于为什么?还是从一段二手车的故事讲起。 酸柠檬的来历 二手车行业一直是一个水很深的产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品牌和行业的声誉总体不佳,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四个字:坑坑坑坑。在美国二手车的销售员在大众心里经常是可信度排名最低的职业(仅仅比政客好一点)。 诺贝尔获奖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通过对二手车市场的调查,在1970年提出了一个“柠檬市场”的概念。所谓柠檬市场就是卖假货的市场,像柠檬那样看上去很鲜亮,只是吃起来酸涩无比,难以下咽。如此,英语中就有一种表达方式:Don’t stuck with a lemon. Lemon,酸柠檬,也经常用来比喻品质低劣的商品或者服务。 在这样的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极端不对称,最终导致不讲诚信的商家反而能获利丰厚,劣币驱逐良币。在二手车市场中存在很多阴暗的角落,市场的参与者心知肚明,他们包括修车行、估价师、保险索赔、销售商等等。整个行业呈现一种多输,而不是多赢的格局。如果这样的市场不被干预,最后导致质量最差的车占据二手市场。 卖车的人觉得车卖亏了,买车的人觉得车买贵了,中间商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各种手段赚取多少有点黑心的钱。虽然乔治.阿克洛夫描述的是1970年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即便在50年后的今天,二手车商通吃买卖家也还是一种商业模式。 酸柠檬遍地 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每一个行业,如此导致了消费者需要像避地雷般慎重,多数时候踩踩雷会有益于身心,也会是最常见的长进方式。所谓的,不会杀死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强壮。刚巧,我置身于几个行业,也和客人有着接触密切,可以分享一些客人踩雷的那些事。 频繁交易 一个朋友问我,她的房子该不该卖?因为几年前她从开发商那边买的楼花,已经盖好入住了,贷款刚弄好,可以出租或者卖出。 我问,那如果房子卖出了,你打算干什么?“打算再去买个房投资。” 于是,我的建议是不用卖,安安稳稳持有,找个好租客就好。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那个朋友,她说她的另外一个地产经纪朋友劝她卖掉房子,然后再去买一个。后来我的朋友耳根软,就顺着操作一番。 将新房挂牌上市,卖掉变现,支付贷款罚金,支付增值税,然后将Townhouse换成一个小Condo,然后重新办贷款,重新招租,继续持有。 最后抱怨说,早知道就不卖 Townhouse,因为最近Townhouse价格一路飙涨,而买的 Condo 涨幅低很多,再加上额外产生的各种税费 (地产经纪费、贷款经纪费、房产转让税、律师费、增值税等等),前后一顿骚炒作,白搭精力,最后算下来亏了20多万。

加拿大全民养老?你可能被骗了。
《小明财商》第110期 当你开始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你会感到通透,而当你进一步深探的时候,又会不安,因为本质和表象可能大相径庭。加拿大表面上的高福利是收取高税费后的重新分配,这点刚刚报完税的家庭一定感悟很深。 于是,不免想问一个问题,20年,30年或者40年后,等我们退休时,加拿大现有的公共养老制度还靠得住吗? 我的答案是:靠不住。 先来了解一段加拿大养老金制度的历史。现在大家熟知的老年人金 Old Age Secuirty (OAS)是在1952年推出的一项针对加拿大公民的全民养老金计划。对于符合条件的公民,当年每月最多可领取$40, 每年最多$480。对于年龄的要求是70岁或以上,并在加拿大居至少20年。 这项政策推行的缘由是退休后,很多人的生活质量随工资减少而大幅下降。1966年,加拿大养老金 Canada Pension Plan (CPP)开始推行,接下来,在1967年最低收入保障 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 (GIS)开始实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贫穷这个现象。由此,加拿大现有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形成,到现在已经执行54年,这就是 CPP + OAS + GIS 三合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
最后之后
刚读完舍温·B·努兰的畅销书,中文译名为《死亡的脸》,英文名更加直白“How We Die”。作者以一个主刀医生的视角,讲述了身边人如何走到人生终点的故事,我认为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洞见,还有人文情怀的医学科普书。如果身边有人离世,推荐找来看一看,相信会带来宽慰。从物种的角度来看,死亡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推进群体的发展。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无法战胜死亡,医生们打的是一场必定会失败的仗。 人们的死亡原因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了,身体的重要器官或组织,比如心脏、大脑、肺、肝、肾以及血管等等,老化发生病变导致的。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通常死于癌症、心脏病、阿兹海默症、肺炎、大血管破裂等等。 最近接触到的是我奶奶突然离世的消息。根据一位亲戚的描述:“奶奶早上起床抱怨身体不舒服,睡得不好,前几分钟还在讨论早餐吃什么,然后口吐鲜血,头一歪,人就不行了。” 我爸抽泣着跟我通话说:“接到通知时就知道问题严重,可是路上有点堵,等到了,奶奶就不在了,再等到救护车到达瞳孔已经放大,没有送医院的必要了。” 生命易逝,但逝者留下很多。奶奶生了5个孩子,4个女儿,1个儿子,我爸是独儿子,我是独孙子。我还有两个表哥,两个表弟,一个表妹。这些年,孙辈们也大多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们。可以说,我们这个衍生出来的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就是奶奶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奶奶并不知道我从事哪个行业,而她却是我的理财启蒙老师。小时候,我和奶奶住一起,她口中常常会念叨:“良田万石,节约一半。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所以,节约这个概念深入我心,各种生活上的浪费会让我焦虑。勤俭节约这个习惯,可以让本金增长,这的确就是很多人财富积累的基础。

什么叫会理财?
《小明财商》第109期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直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对于一般生活在加拿大的中产华人家庭,怎样才算会理财?这些天似乎找到了答案,总结起来有这三点: 心中要有大图景。 资产的配置要分功能区。 要有玩无限游戏的心态。 大图景 罗胖罗振宇在第27期的《启发俱乐部》中问了一个问题:“什么叫会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会工作的人,心中有一份完整图景,每一步工作目标都是在促成一个更大的蓝图。而不会工作的人,心中只有子目标,没有大的图景。 大图景的重要性贯穿古今,比如《孙子兵法》虽然写的是兵法,但开头也有一段叙述,打仗是国家大事,能不打就不打,最好不战而屈人之兵。穷兵黩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民穷财尽,而且胜仗打得越多,越容易拖累国家。因为打仗的立足点应该在于为国家争取长期利益,而不光是输赢问题。 历史上,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打了很多胜仗,但最后却大伤国家元气,在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些文字“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这其实就是丢掉了国家利益这个大图景所带来的问题。 把这个思路迁移到理财投资这件事情上,道理也是相通的。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对自己,对家庭财富方案的最终构想,你很有可能沉迷于一些高频率但是低重要性的信息中,对市场无规律的波动做过度的解读。 比如有些人会说,美股到高点了,已经错过机会,因为美国短期国债率上升,导致了前段时间的股票下跌。而我看到的是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月4日的3700点,到4月7日的4079.95点,3个月的时间涨了10%。 对比之下,很多投资者从开年到现在,投资回报为负数,原因是过度的解读必然导致过度的操作。假如一年中,一个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做20次调整,很有可能,这20次都是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的错误决策。 一组事实:世界顶尖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长期的投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标普500大盘指数,长期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1%;一般的股票基金经理在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无法打败大盘股指;而一般的主动投资者,却无法战胜年均3%的通货膨胀。 就像美国战略研究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论大战略》一书中所说,制定好战略的前提是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对于大多数中产家庭,我们需要认清自身的限制,比如知识水平,投资心态,以及时间精力等等。 因此我认为,理财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财富方案来应对人这一辈子各个阶段所要面对的挑战。假如未来有很多人可以活过100岁,那么退休生活将有30-40年之久。除了靠社保福利,还有哪些保障方案会让我们不至于因为长寿而窘迫呢?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这就是大图景。 功能区域 上海卫视有一档叫做《梦想改造家》的节目,一个有经验的设计施工团队,可以突破一般人的想象力边界,将一个只有10几平方米的房子,魔改成可以容纳4口,两代人的现代居所。 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工序,比如拆墙建墙,楼梯设计,采光设计,空间设计,厨房重构,软装家具等等,而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建立于对完成后的作品有个一最终的想象图。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同时,一个使用功能完备的房子,一定会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卧室,书房,客厅,厨房,厕所这些。没书房的房子尚可接受,而没有厕所的房子,顶多是个残次品。不同的使用场景也决定了不同的设计标,你可能留意过,同样是洗手池,一个在厨房里,一个在洗手间里,它们的水池深度、水盆的材质、水龙头的样式以及下水管道的形状都是完全不同的。拿洗手间的洗手池和厨房的洗手池比大小没有意义。也不会有人站在厨房里问,为什么这里摆不下一张双人床?因为使用场景决定功能和构造。 除此之外,房子的整体布局也相当关键,不同功能区域的搭配也要恰到好处,一幢房子只有10个厕所和1间卧室,显然是不实用的。房屋设计和理财相似,功能完善,各司其职才是关键,错位的比较没有意义,而且理财工具也需要有多样性。 当你手中只有勺子的时候,如果下一道菜是牛排,你就会很尴尬,然而命运的厨师从来不会提前告诉你,下一道菜到底是牛排还是罗宋汤。 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我认为是输赢心。在有限游戏中,赢是最终目标,比如打败对手,超越股指回报,战胜其他团队等等,在有限游戏中,胜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