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文章
对不起,由于各种 Delay,你只赚到20倍
《小明财商》第82期 我的客人多是生意人,有的搞贸易,有的卖建材,有的盖房子。 他们中,很多人都有同一种认知,理财很虚,也不赚钱,实业更靠谱。 最近,和他们聊天,都是同一种反馈,生意不好做,因为疫情导致需求下降,经济短期内,会很难。 嗯,同一个地球,同一种感慨,钱不好赚,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多月,美股像脱缰野牛,一路狂奔。 操作不到位 获利20倍 3月23日,SP 500 收盘2237.4;6月10日,SP 500 收盘3190.14,两个半月,指数回报 42.58%。 如果是神操作,当然不用说,但是只赚取其中的10%,并非难事。 这样一来,20倍的回报也就赚到了。 用数字说话,会更令人信服,这里有两个案例: 案例一 入市时间4月23日,入市贷款金额$100,000, 到6月9日,持有时间为48天,增长$8726.03 以年利率3.2%计算,总利息成本$420.82, 账面回报率为, $8726.03/$420.82=2,073.58% (20 倍) 案例二
为什么信用分数,不是越高越好?
《小明财商》第80期 16年前,刚下飞机的第二天,被一个学长带去了,一家多伦多的TD银行, 开了支票账户,还押了$500块,申请了一张名叫TD Green的学生信用卡。 那天起, 我就成了一个有信用记录的人,钱包里也多了一张身份证, 这些年, 签iphone,先用着,0利息,分期支付; 买宝马,先开走,3个月后,开始付款; 购房产,仅付5%,分摊30年,慢慢还清; 不掏钱,买东西,这就是信用的威力。 16年后,变化很大,而那张信用卡,被我一直保存。 上次,看朋友圈,好友晒出850的信用分,我说,信用分并不是越高越好, 今天,请到《小明财商》团队里的,曾经TD银行的顾问,Roger 和 Shelley,来聊一聊信用报告这件事。 以下转述原文: 多少分是好信用? 加拿大的信用记录,和国内这几年兴起的征信记录相似,是每个人的一份无形资产,有点类似于,金融机构眼里,你的个人品牌。 即使夫妻之间,个人信用记录也是独立的,不是共同财产。 偶尔听人说: “我不喜欢申请太多信用卡,因为会影响我的信用分数”; “银行经常主动向我提供新的信用卡,我都拒绝了”; “最好把大部分的信用卡都取消掉,只保留一两张信用卡”等等。 但等一下,我想问的是:你清楚信用记录是由哪些因素架构而成的么?
现在入场炒楼花, 不亏钱就不错了。
《小明财商》第40期 投资的世界纷繁多变,却因此而有趣。 很多时候,放弃一个选择比想象中更困难。 我想和大家聊聊最近的一次放弃。 前些天路过一个公寓楼售楼部,索性看看楼盘,了解一下楼花销售情况。 售楼部里,热情的工作人员,详细地给我介绍了楼盘的情况,包括开放商,楼盘设计,还带我看了展示间。 感觉不错,于是决定买一个较小的一室单位作为投资用。 所选单位朝向东,还是高层,送一个车位,当时就三个字:“很满意”。 作为投资,目的很单纯。 可见的持有期内,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要么产生正现金流,要么增值,最好是两条都有。 反过来,如果一个投资产品既不能带来正现金流,又很难增值,也许就不是好的投资。 楼盘的地点,区域的增长潜力,乃至户型和朝向,都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单位的具体定价上。 所以,如果价格合理就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问题是,一个未来将要建造的公寓单位应该值多少钱呢? 答案见仁见智,在这里我想提供一个金融学中给期货估价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把楼花放到一边,如果现在购买三年后用的一桶原油,该值多少钱? 我会至少考虑这几个因素: 现在一桶原油的价格? 存储这桶原油到以后用有多大成本(风险)? 石油的价格会怎样变化? 买卖石油套利有哪些交易费用? 用相同的思路,我查看了多伦多地产局的相关数据,对目前该区域同类型的公寓价格做了了解。 现价和楼花价有多少价差? 算上各种楼花收楼前的费用,期房的定价要高于市面上二手同类房型约20%。 以3-4年为建造期,现房要以每年5-6%的增长速度才能赶上期房价格。
提供确定的价值,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加拿大华人共同关注的理财公众号 《小明财商》第78期 今天5月9日,晨起,窗外铺着一层薄雪,比较罕见,即便是在多伦多。 不知骤降的气温,突来的浅雪,是否预示着更加严峻的疫情,是否暗示着经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 封城导致失业,很多朋友抱怨无聊,而我7点已经开始敲打键盘,到11点才能勉强结束工作,有些疲惫。 近来,工作量猛增,大概是因为做对了一些选择,让我从身边的几件小事说起。 奥兰多的度假屋 去年12月,一个老朋友微信约我喝奶茶,要问我一些事。 他说,他很纠结,因为经过一个地产经纪的介绍,他在美国奥兰多定了一套房,大概总价 $300,000 美金,已经付了一些定金,但是还在反悔期。 希望我给他出点主意,看看如何支付剩下的购房款。 他说,奥兰多市政府,特意规划出一片区域,允许类似 Airbnb 的短租房,由于那边气候宜人,还有像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这种人流吸铁石, 只靠收租金就能有充足的现金,以租养房,除去各种管理费,还会有不少正现金流。他正在考虑是抵押自住房,还是到美国的银行贷款来支付这笔房款。 分析之后,我给他的建议是, 管理费用高,租金来源单一。 只有流动人口,房产增长潜力不足。 贷款压力大,会影响其他的家庭支出。 物业在美国,如有法律纠纷,很被动。 所以,不建议购买。 后来,这个朋友给打电话告诉我,虽然当时很动心,但考虑了一下,我分析得很有道理,放弃了购买。 看到当下的情况,我也替他高兴,毕竟省了不少美金。 88
在一切变好之前,或许还会变得更糟,而赚$500,000只需一招。
加拿大华人共同关注的理财公众号 《小明财商》第77期 悲观的情绪,像一张蜘蛛网,爬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COVID-19之下,投资,工作,生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一种感觉,在一切变好之前,或许还会变得更糟。 “病毒”相伴 一个朋友微信告诉我,在最近宣布破产的,33 Yorkville 地产投资项目中,投资了50。 我的第一反应是投资了¥500,000人民币,合加币大概$100,000,反复确认后,投资金额是 $500,000加币。 他接着说,当年那个私募项目在做宣传时,承诺100%的本金保证和回报保障,可现在却进入了破产程序。 直觉告诉我,私募项目可以进行本金和回报的100%保障,那一定是骗人的。 而实际上,这位投资人还真的提供了当年的PPT,以佐证他的说法。 他还强调,他现在只想把钱要回来,也不希望过多的舆论关注。 因此,具体的微信对话内容,我就不公布了,以下有几张当时PPT内容的截屏。 以我的理解,投资在这个项目中的钱,大概率是拿不回来的,这也刚好印证了私募基金的风险。 亏了钱,不是小事,这类上当受骗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 对于这位朋友,一点基础的财商知识,可以价值 $500,000,正如接种疫苗的人群,不易得流感一样。 而让我内心很挣扎的是, 为什么有些投资代理机构,完全不尊重事实,把违背投资原则的内容,明目张胆的公开宣传? 为什么有些投资人,全然不理会,最简单的投资建议,相信不承担任何的本金风险,也可以赚到高额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这种华人之间,老移民欺诈新移民,“专业人士” 钻漏洞,疯狂敛财的互害模式,即使在北美,在加拿大,在多伦多,还是被延续了下来? 在瑞幸咖啡宣布数据作假,股价跳水之后,尽然有一批网民,冲出来,摇旗呐喊,认为瑞幸公司是在割外国韭菜,为国人出气,为民族增光,这种论调着实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