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文章
职业理财师到底干 WHAT?(上)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四期。 问大家一个问题:理财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开个账户炒炒股,搞个基金账户放到你的TFSA/RRSP, 或者帮你制定保障计划有备无患到底算不算理财? 我认为这些具体的投资工具的使用都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理财师的真正价值—Value of Advice。 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份由加拿大投资基金研究所 “The Investment Funds Institute of Canada”名为《The Value of Advice Report 2012》《建议的价值2012》的研究报告,相信在今天节目最后你就能找到一些答案。这个报告我们分两期解读,今天先讲前面一半。 这份报告显示了理财师的建议往往正向的,且相当重要的影响了个人的投资存款水平,同时为社会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接受理财建议的家庭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参照组,在15年后平均高出2.73倍。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差异越明显。 除了加拿大,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做的类似研究也有相同的结论。这些研究表明理财建议有助于每个人达成长期的理财目标。这是不同收入组和年龄组的对比。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呢? 按道理,理财师的服务还要收费,但越收费反而使得家庭积累更多的资产,这听上去不合理? 那附加值到底是神马?
癌症猛与虎,你离它有多远?一个年轻妈妈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小明财商》第3期 今天先和大家讲一个故事。 上个月和同事一起拜访了一位32岁的年轻妈妈。这个妈妈在家做家庭厨房生意,她做的泡椒凤爪在微信朋友圈里远近闻名。听说上百斤的凤爪往往几小时就被抢空。 她身材偏瘦,个子高挑,皮肤白皙,面容清秀,但是剃了一个跟年龄和身份不太匹配的小平头—板寸头。 她有两个孩子,儿子8岁,女儿3岁,老公是做装修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回家晚。聊了一下才得知,原来这个妈妈得了胃癌,做过手术,头发是刚剃过的。 当然,这个故事还没讲完。一定会有读者认为在加拿大得癌症是小概率事件。那么我想给大家看一份研究报告。这是加拿大癌症协会,加拿大统计局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联合撰写的关于癌症研究的报告,名为《Canadian Cancer Statistics》。 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在加拿大,2个人中就有1个会在他/她的一生中被诊断出癌症。4个人中将会有1个死于癌症。 如此看来,在加拿大得癌症的几率并不小,而是接近单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几率:50%。 在2012年的死亡原因统计中,癌症致死人数为总死亡人数的30.2%。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致死原因。 而且癌症的患病是男女有别的,女性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癌在总癌症案例中占25.5%,而男性中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占总数的20.7%。 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依次是是胰腺癌,肺癌,肝癌和脑癌。 0到14岁小孩子中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 好消息是在所有癌症类型中,五年存活率几乎达到60%。从1988年到2017年,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32%,而女性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17%。 存活率高当然是好事,但是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是明显的。2012美国FDA批准的12种新的癌症药物中,11种将花费病人高于$100,000美金一年。 这还不包括误工费,往返医院治疗的交通费和照顾病人的各种花费。这些是新增的费用,假设其他的日常开销如房屋贷款,正常饮食起居等保持不变。 在各类癌症中,安大略省的治疗存活率在加拿大各省中几乎是最高的。 根据加拿大最大保险公司Manulife的统计数据,截止在2015年12月31日,所有的重疾保险赔偿中,67%的案例为癌症赔偿。其次是心脏病和中风。这些数据和前面加拿大癌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是一致的。癌症也只是几十种常见重大疾病中的一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需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钱应该从哪里来? 你可能会面临如下选择: 是将自己多年积攒的RRSP在承担最高税率的情况下取出?
有这些习惯不是穷人也只是暂时的。你有没有被戳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今天是第二期。 我是主讲人小明。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他的《穷查理宝典》一书中说到凡事要反过来想,如果要了解怎么积累财富,首先要看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忙碌工作,收入可观,但总是月光,没有办法存钱无法致富。 我一直在工作…可存款从不超过4位数 日本畅销书作家,财经专家本田健认为无法致富的人有三个固有习惯和认知: 不重视金钱,也从来没认真想过这件事情。 普通的人往往会提到钱,但往往看到名车,豪宅等会想到自己买不起而感到消极。然而,这些人却不曾想过如何学会管理金钱。 了解存钱,理财的重要性,却从不采取行动。 成功人士都有很强的行动力,而有些人虽然有着很强的理财知识却不采取任何行动,于是自己的资产只能原地踏步。表面上细微的差距,在日积月累后产生了巨大的且无法追赶的差距。 缺乏使用金钱的良好知识和习惯。 很多人对金钱的认识来源于父母,即使长大成年后也会遵循父母教导的理财知识,比如用每个月的收入维持家用,不要乱花钱;尽可能储蓄。而富人知道哪些钱该用于投资,哪些用来玩乐,也不随着心情起伏来使用钱,而是想方设法将金钱变为资产。 假如这三个习惯你都有,那么请看看你的银行账户和资产,是否也验证了上面的几条结论? 三个建议来破除穷人的习惯 更多的关注理财投资的知识 开始恶补,系统的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不要盲目从众,识别标题党文章。能让你一惊一乍的文章,也许就是为了易于传播而写的。可以跟随《小明财商》一起成长。我们的内容将会跨越不同专业领域,创造横向连接。 将学来的内容马上用于实践 开始规划投资,让你驾驭复利增长这个神奇的工具。当你每次掏钱时,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哪些钱越花越多?哪些钱越花越少?投资的关键就是找到现在花$10,000以后能给你 $100,000的载体。同时尽量减少现在花$10,000, 以后变得一文不值的花钱方向。量入而出,才能有可以用作投资的钱。当然,选择投资方案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以后再讲。 明确不同账户的用途,而不是将钱混为一团,放在一个账户 建立相应的心理账户,设置多层次需求:一个账户是备用资金,一个账户可以是几年后买房的钱,一个账户是为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一个账户是自己30年后的退休金,一个账户是为了预防生重病的养病钱,而且它们并行不悖。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开始着手做,比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必要时找专业的理财师咨询解决方案。当然了,也可以联系我们。 什么样的人最能从这系列节目受益呢? 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能真正的意识到加拿大的投资环境,福利体系,税务系统,投资载体等和国内的有很大不同。一些方法可能行不通,一些常识会被颠覆。这就需要你有接受新知的愿望和反思的能力,从不适应到适应就是能力的增长。 有一种好奇心来驱使你探索不同的领域 投资理财和财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多数人对此相对陌生。有些内容需要花时间去琢磨,花功夫去验证。好奇心会成为你拓展知识边界的动力。
未曾谋面,在这里我们聊聊你的钱袋子
《小明财商》第1期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 在多伦多投资理财行业工作十余年,我深切地感受到理财这个话题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买房,养娃,生病,退休都得靠你的钱袋子说话。然而,怎么管理自己和家庭的资产往往是“缺失的一课”,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的财富都是在最近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 生活在加拿大,这里陌生的投资环境也让这个话题变得更加复杂。一般的中等收入家庭在寻找投资顾问时会遇到这样几个问题: 优秀的顾问稀缺:很少有投资顾问既能对投资理论有很好的掌握,又能对投资产品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行业分业经营:金融服务行业分工太细,导致越专业的顾问视野范围就越狭窄,容易“盲人摸象”,缺少贯通不同行业的能力。客人得不到全面的建议而且要动手连接不同的行业顾问,沟通成本高。 从业人员背景五花八门:资产管理行业入门门槛较低,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客人容易吃亏上当,而且试错成本很高。 顾问经常换:好不容易在银行或者理财公司找到了一个聊得来且够专业的顾问,两年后他转岗跳槽了,你就成了没人理的孤儿,又得找一个新面孔从头聊起,感觉自己一直在培训新员工。 顾问之间缺乏横向沟通:基金,地产,保险,贷款,税务每一个都是家庭理财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业顾问缺少横向沟通,“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客人得不到一站式服务。 《小明财商》节目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的一个新物种。它既不是纯理论学习的平台,又不是单纯销售金融产品的媒介,而是希望通过改变大家对投资的理解,将传统金融产品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很多时候,中等收入家庭的需求很广,需要一个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小明财商》就是这样的一个自带信息的跨界服务平台。 《小明财商》的三个目的: 为用户赋能。梳理出一条主线,不被复杂环境迷惑,升级金融思维。说白了,管理财富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而是一种相当重要,并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这里将会成为一个窗口向你展示一些思维框架,聊聊怎么用不同类型的产品达成投资目标。 为用户提供跨界的金融服务。不仅要在思维上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同时用各类投资载体把想法变为方案,最后实现家庭财富的增加,完成资本积累。将私人银行式的一站式服务带给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中间收入人群。 为用户提供一个前瞻性的窗口。因为这个节目主要用中文编写,很多的读者在国内。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且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未来在投资、理财、税务、福利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可能会借鉴一些北美成熟的做法。一旦有了未来视角,你就相当于获得了新的装备,为自己升级,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主导自己的命运。 最后,小明恳请大家帮个忙。为了让你看到质量更高,且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我邀请你做一份用户需求调查,如果觉得能帮上忙,请给我留言。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一档节目能使你的朋友和家人受益,请扫码关注,真诚推荐!
买RRSP,免费送你一个TFSA可好?
《小明财商》第64期 年底了,很多家庭都在准备圣诞礼物,也为假期出游做计划。我也开始盘整客人的投资情况,对未来的几年做出财务安排。 作为顾问,我一直强调理财建议的价值远远大于产品本身,今天直接举例说明。这次要讲到的是我在公司内部培训中分享过的一个理财方案:买RRSP,送TFSA。 完备的理财体系 大公司的CEO一般都会在办公楼的顶层设立自己的办公室,除了豪华、大气、上档次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战略格局和战术细节上做出选择。 我常常把理财方案比作成战略布局,因为为家庭搭建一个攻守兼备的战略体系,才是最重要的一步,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骼,而且这种布局需要随着家庭的成长,不断地微调。 而我见到的很多客人会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细节的比较,比如某个基金组合的回报、风险,是该买ETF还是单个股票,或者是买 Manulife 还是买 Canada Life 的分红保险等等。 虽然对细节的把握有意义,但一定是在布局清晰,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否则,对于细节的把控几乎毫无意义,造成资源错配。 对于加拿大的中产来说,RRSP 和 TFSA 会是理财攻防体系中最有优势的进攻利器,而很多华人对它们的了解也是相当的浅显。 “税”着被割肉 除了投资增长以外,加拿大中产,进行财务安排时面对的第二大问题就是巨大的税务负担。 举个例子,在安省,当你的收入超过$95,260时,你的边际税率就已经是43.41%;当你的收入超过$47,631时,你的边际税率就已经是29.65%了。 这里的税务负担还不包括因为“高”收入,而间接导致的各种福利的减少,包括牛奶金、住房补贴、托儿补贴、以及老年人养老金等等。 所以,最常见的理财建议就是劝工作收入较稳定的你,每年定期买一些RRSP来避税。 的确,这就是最基础的理财建议,在银行柜台上存钱时,你会听到柜员的唠叨。 虽然这类基础的理财意见会对你有所帮助,但实际上离好的建议还相差甚远。 买RRSP,送T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