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文章

income tax, calculator, accounting
XIAOMING

税赋致贫:你关心,但并不了解的加拿大个人税务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二十二期。今天有幸请到气质美女会计,我的同事 Vivian Wu 为大家讲讲个人税务计算的话题。 新历新年伊始,农历新年在即,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合家安康!平安幸福! 数年前小明在跟我聊人生聊理想的时候,就坚持要做一个良心金融知识的平台,如今《小明财商》已经陪伴您走过第二十一期。 这一期有幸可以为《小明财商》执笔来谈谈你的个人税。我们生活在加拿大这个万税之国,每年基本都有各种各样的财税新政,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政府向来是画张大饼,给粒芝麻,拿走西瓜。本期就从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说起,你是否真正了解我们的应税收入 (Taxable Income) 是如何计算而来的? 我们的个人税要交两部分 :联邦税Federal Tax 和省税 Provincial Tax 。两者都是在计算出Taxable Income之后,再按照联邦和各省的边际税率计算得来的。(此处我们以安省为例) 第一步:我们要知道如何计算 Taxable Income: Taxable Income =

阅读全文 >
city, street, people
XIAOMING

创业狂想(下):2019 活下去!— 解决你的第一需求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二十一期。接着上期以用户为中心,聊聊怎么服务好第二群用户。 上期谈到的第一类用户是希望获取更多理财知识的人群,第二类主要是原本就在理财行业工作的人。根据上回的统计,这类人占投票人数的28%。还有一小部分则是来自地产和贷款行业的从业者,占比9%。 第一需求:活下去 对于行业新人,投资理财行业可谓是九死一生。每年有大量的新人考证入行,然而能真正活下来将理财投资作为长期职业的并不多。(地产和贷款经纪也面临着类似的处境。) 作为一个行业老兵,我认为淘汰率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点:1. 没客户;2. 没知识;3. 没人带 01没客户 上期提到过,63%的关注《小明财商》公众号的人群是希望获取更多理财知识的用户。这部分人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潜在的客人。因为理财知识是需要通过各类理财工具来转化为财富增长的。传统来讲,理财工具包括银行储蓄账户,免税储蓄账户 TFSA,登记养老储蓄账户 RRSP,登记教育储蓄账户 RESP,以及各类人寿保险等等。广义来讲,投资产品也包括地产类和私募类,同时还要善用各类借贷产品和税务策略。当然,希望获取知识的用户和最终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之间还有一个如何转化的问题,以后会有专门的培训来回答这个关键问题。 02没知识 理财投资行业和地产、贷款等行业相似,一个新入行的顾问很难依靠入职考试时学到的一点课本知识生存下来。实际上课本知识和实战经验是一个人的左右手,它们互补,而不能相互替代。 在这个行业,经常听到客人抱怨:“我被一个朋友拉去听一个讲座,最后我就开了一个账户。可是那个拉我去的朋友什么都不懂,是她的经理帮我开的账户。我和那个经理也不熟,感觉很不好。” 显而易见,缺少知识的顾问不仅会伤害身边的朋友,还会降低自己的生存率。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必须同时着眼于知识和实战。《小明财商》将会逐步推出针对理财投资行业专业人士的培训。 03没人带 获得知识以后,在实战中成长则更为重要。传统的代理公司 brokerage firm 往往以单兵作战为主要行为模式,经纪们各自为政,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很多情况下,新入行的经纪人反而成为了经验丰富从业者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而且市场总量有限。最后,默契不能达成,反而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种情况也更进一步增加了新人的淘汰率。因此,一套有效且公平的利益分配系统是激发团队合力的重要保障。 在理财投资行业,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传统手艺人使用的师徒制。真正的客人每个都不一样,但每一个群体都有相似的需求和偏好。只有经验丰富的顾问才能领会其中细微的差别,这就是微观体感的重要性。很奇妙的是,这种微观体感只能靠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 最重要的品质:耐心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曲线,在这里我想分享日本寿司大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出生于1925年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大厨,师傅中的师傅,职人中的职人。他开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总共只有10个座位,客人预定需要提前一个月,人均消费$500美元,而且用餐时间只有15分钟。小野二郎从最好的鱼贩子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子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子那里买米。从醋米的温度,到腌鱼的时间长短,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小野二郎亲自监督。他会根据顾客的性别、用餐习惯精心安排座位,时时关注客人的用餐情况以做调整。在他的店里做学徒也会经历漫长的煎熬,所有的学徒要先从学会拧烫的手工毛巾开始。逐步着手处理和准备食材,10年过后,才会让你煎蛋。这种苦行僧似的美食精神非常人能及,“我练习煎蛋一天最多的时候有4个,3到4月后做了200个失败品。”直到最后二郎终于点头默许,学徒激动到泪下,“我终于被称为是一个真正的职人,这是我努力的最终成果。” 

阅读全文 >
old man, go, tombstone
XIAOMING

很多的不经意,就是最后一面。我落泪了,请慎入!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二十三期。面对现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提前预警: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死亡,话题有些沉重。 这些年慢慢意识到,很多的不经意,其实就是最后一面。我先来还原身边发生的3个真实故事。 01 天 我是武汉人,很多武汉人有个习惯就是晚饭后邀几个朋友邻居一起打麻将。 为了避嫌,打麻将的活动室也有一个别称 “文化室” 去年回国探亲,和妈妈聊天。她说好久没在 “文化室” 看到一个叫老杨的牌友。 听说这个人还有点社会背景,当时就对这个 “大哥” 有些好奇。 一天上午,门外几声“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个戴着眼镜的叔叔。 我一看就知道是小区的邻居,只是因为不常回家,也说不上是谁。叔叔扶了扶眼镜,在一个笔记本上打了个勾。 “哦,你回了。你妈妈呢?” “她出去过早了。“  在武汉过早就是吃早餐的意思。 “老杨走了,我们邻居凑点分子钱送到他家,你妈回了跟她说一声。”  对于老杨这个人,我原本只是好奇,现在却有些莫名。因为从来没见过面,听到这个消息也谈不上伤心。 一天我和妈妈在街边过完早,外面转转,消消食。一个阿姨从对面走过来和我妈妈打招呼。 这个阿姨感觉还算年轻,可是刚说了几句就哭了起来。原来她是老杨的妻子,但并不是我想象中的 “老大的女人”。 听她说,老杨因为肝癌在医院花了80万换肝,眼看人有救了,最后因为并发症大出血,人还是走了。这个阿姨是位全职太太,家里原来还请了个保姆。家里一儿一女。 妈妈试图去安慰,阿姨只说了一句,我还记得很清楚:“老杨出了这个事,我们家的天都塌了。”

阅读全文 >
gift, money, cash
XIAOMING

创业狂想曲(上):用耳朵聆听,用心去感受

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二十期。这是新年第一期,我想总结一下过去几个月的发展,同时聊聊我对创业的一些理解。 《小明财商》第一期是2018年8月28日发布的,到圣诞节那一期一共是十九期。目前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为689人。《小明财商》讨论1群,人数308。第一次线下活动2018年12月9日成功举办。 从各个指标来看《小明财商》都只是处于婴儿期,着眼未来的发展才是关键。从公司估值的角度, 一个创业型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增长速度和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而未来发展的原动力是用户需求。(文中插图较小,可以点开横屏看) 用户思维: 根据上次的调查结果,63%的投票者希望获取更多的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28%的投票者本来就在投资理财行业工作,9%的投票者在地产和贷款等相关行业。 88%的投票用户都来自于多伦多及周边地区。 第一类用户:希望获得投资理财知识的人群 针对这一部分用户,理财投资知识要够通俗,够跨界。 01 《小明财商》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转述。 将复杂难懂的专业知识和产品特性翻译成大众易懂的信息,然后系统地传达给受众。这是理财投资的普及教育,也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操作指南。知识的传播目前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以后逐步扩散到其他渠道如:线上视频,线下讲座,线下活动等等。知识的表述尽量通俗易懂,因为这类用户的绝大多数并不希望成为专业的产品顾问。 02 第二是提供跨界理财知识。 如果你接触过不同行业的顾问,一定会发现保险经纪会推荐你买更多的保险做风险管理和长期投资;地产经纪会让你一套接一套地买房,自住房一定要买,投资房也要买,买现房贷款难度大就买期房;贷款经纪会让你不断的从房产中再贷款,只要有增值就套钱出来,再作为首付再贷款买房;基金投资顾问则会让你不断的买基金,买涨因为要顺势而为,买跌因为要低价补仓;会计师则会用各种方法帮你避税,减少报税收入。 除了利益驱动以外, 越专业的顾问视觉盲区就越大。多元思维加上多元化的产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彼之蜜糖,你之砒霜。因为不同种类的资产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合理的资产配置是最重要的。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来解释就在众多的投资组合中,总会找到一种组合使得投资回报和风险的比值最优,可以理解为这种投资组合的性价比最高。 03 第三用产品和服务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理财知识最终会转化成为财富增长,但要依托于各种理财载体。 如果一个服务平台既有投资产品,也有保险产品,还有贷款产品,同时也可以提供地产服务会不会很好? 在我的理解中,能够提供跨界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才能更贴近用户。我提出的问题是 “你选择投资产品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令我感到意外,65%的用户给出的答案是“整体规划和全盘考虑”。0%的用户选择“后续服务是否到位”。投资顾问的可靠性,关系好坏以及投资回报的高低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阅读全文 >
woman, burnout, multitasking
XIAOMING

RRSP 投资必读 (下) : 活着不易,死不轻松!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十八期。这篇是 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 (RRSP) 话题三期中的最后一篇。我再为你解读3个误区。 最近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中提到过“终局思维”的思考方式。我最早接触到这个说法是因为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原文是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这有点像中国文化中,提笔画画之前便有成竹在胸的意境。 7没有考虑RRSP的取出计划 关于RRSP的谣言漫天飞,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如何取款的问题。前面两期提到过,RRSP的省税原理是通过延迟Deferral的方式将现在的欠税转移到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去支付。RRSP投资的整个增长过程也是免税的。因为这个几十年的时间差,我们可以赚取很多回报。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时间就是金钱。可以翻阅《财富积累的底层逻辑:TVM 时间价值》 引用上期的一个图表,举个例子: 40年后,小明已是古稀之年,也到了享受RRSP 投资成果的时候。当初的$50,000本金,连本带利市值$1,570,471。 RRSP账户的终点,就是将钱取出来用。按照游戏规则,从RRSP取出的每一分钱都会增加你的收入,也会按照你的边际税率来付税。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边际税率最低的时候将它取出。 从养老的角度来看,除了付税的问题,高收入还会导致老年福利的损失。所以“中产致贫”这个提法并不夸张。在加拿大,老年保障金 Old

阅读全文 >